行业资讯

生产线更智能了,无人驾驶汽车上路了 搭乘5G“快马” 武汉新基建“扬鞭”
文章来源:长江日报  |  发布日期:2020-07-06  |  字体显示:【大】【中】【小】  

武汉京东5G物流园:

      年底实现“万物智连”

      6月29日,京东物流技术发展部2025实验室负责人者文明告诉记者,目前,武汉京东物流园5G网络覆盖已完成,6个月内将实现“万物智连”。作为人、物、车、建筑、设备高度协同化的综合体,供应链物流园区是最合适5G应用的目标对象。

      长江日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北京园区试点应用已很成熟,复制到武汉的过程并不难,今年年底之前,武汉园区就会看到具体的应用。以北京试点为例,者文明从人、车、货、场等四个方面对记者描述了武汉京东物流5G智能园将要出现的智能景象。

      对于“人”来说,通过高清定位和热力监控,仓储人员的监控与调度将更有效率。有了人脸识别技术,仓储人员将实现无感进出,人的异常操作行为可主动识别,实时报警;无人巡检车可在物流园区中进行24小时无死角巡检。

      对于“车”来说,几十万平方米的仓储,货车很多,每个园区有几十个月台,北斗系统加上5G网络,有了高清定位和高清地图,园区内也不需要调度员拿着喇叭去喊车,车辆到达数字月台,系统自动识别,不需要调度员跑来跑去。

      对于“货”来说,包裹在传送带,如果异常卡住了,5G高清视频可即刻识别。包裹一旦出现破损异常,可按订单号回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一查便知。

      对于“场”来说,月台装车或卸车时,包裹是否抛掷过高?一旦操作员有异常举动,场内大喇叭将立马提醒说:“某某同学,你刚才操作违规了。”者文明介绍,从北京试点效果来看,整个园区安全性大幅提升,各环节异常行为自动识别,包裹完好程度提高,人工减少30%—50%。接下来6个月内,武汉京东物流园区将参照北京园区,尽快实现5G技术与物联网平台的深度融合创新。

      汉口水文站:

      无论江面还是岸上,360度全景监控看得又全又清

      随着武汉成为首批5G试点城市,汉口水文站成为长江水文首个使用5G网络服务的水文站点。

      去年9月,长江委水文局打造的5G应用场景在汉口水文站试点成功启动。这次试点工作实现了汉口水文站5G信号的全覆盖,改变互联网入网方式,由传统固定宽带升级为5G,网速可达1000Mbps。

      5G下的汉口水文站,组网方式得到优化,利用5G通信高速率、低时延的特点,水文监测站可实时采集到数据量更大的水文监测要素,大量计算成果也可快速推送至监测站。

      值得一提的是,配合建设的360度全景视频监控系统,能够全景监控栈桥附近2—3公里区域,完全覆盖观测道路及周边所有测验设施,整个江面及两岸均能被监控到。这一系统兼顾了全景和固定点监控,结合5G网络达到了既看得全、又看得清的目的。

      目前,汉口水文站5G网络、全景影像、汉口水文站与局机关的高速网络隧道已完成建设。

      “5G应用前景广阔,将为长江水文的发展带来很大的想象空间”。长江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现阶段,要尽快做好分析研究,大胆变革,创新5G在测站在线监测与管理、水文应急监测、视频会商、河道三维测绘及测验协同海量影像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工作方式方法,探索研究具有长江水文特色的大数据服务平台,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进一步满足高效及定制化的社会水文服务需求。

      经开·智造2045创新谷:

      5G无人驾驶汽车可消杀扫地,也可送快递

      “您的快递已送达,请凭260473取件。”日前,武汉开发区经开·智造2045创新谷,记者手机上收到一条短信。

      几分钟后,一辆白色的无人配送物流车行驶到路边,在记者面前停下。通过车身触摸屏输入取件码,打开柜子、取出包裹、关上柜门,用时不超过1分钟。随后,无人配送物流车缓缓离去。

      据悉,这是由东风汽车开发的无人驾驶智能对点载运平台“Sharing Box”,没有驾驶室、方向盘和座椅,车身就像一个长方形的盒子,两侧布置有相同数量、大小不等的货柜,一共有64格,可同时接受两名用户进行快递收发工作。

      “未来,Sharing Box有望实现24小时自动化,可以将快递随时随地送到用户手中,可以最大程度满足客户自定义收发快递需求。”东风技术人员介绍说。

      据了解,经过一年多的测试,Sharing Box相关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目前正处在商业运营的前夜。预计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武汉市民就可“尝鲜”。

      据悉,经开·智造2045创新谷已经聚集了几十家自动驾驶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正在相继开展无人巡逻车、无人物流车、无人扫地车等数十种应用场景自动驾驶车辆的研发测试,部分产品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未来一两年内就能实现商业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6月12日,国内首款完全自主研发的L4级5G自动驾驶汽车——东风Sharing-VAN在武汉正式量产下线。这一产品使用5G通信技术,在车联网和北斗系统的加持下,还能实现远程遥控驾驶,“遇到紧急状况时,后台可以通过远程遥控接管车辆,时延只有5-6毫秒。”技术人员介绍。

      光谷:

      全国首条5G智能制造生产线正在运转

      6月30日,中国信科旗下虹信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基站天线生产线车间,全国首条5G智能制造生产线正在运转。

      “我们车间同等产能的4G天线设备生产线需要30名工人协同作业,现在这条5G智能制造生产线上,只需要1人应急处置特殊情况。”相关负责人介绍。

      就在第二季度,虹信中标中国移动天津公司5G合路器集中采购项目。5G合路器可以将不同频段的2G、3G、4G、5G信号归纳成一路信号进行传输,主要用于5G室分新建和改造、地铁等项目。

      在5G产业链上的这家企业,本身也是5G受益者。虹信基站天线生产线车间,一直在运转的全国首条5G智能制造生产线,传送带上的电路板等原料、配件,经过隔离条自动焊接、振子自动上料、振子焊接、视觉检测、印制电路板拼接、天线铆合、性能测试等自动化工序,4分钟后,一件5G基站天线设备出炉。在该厂区,生产效率较改造前提升30%以上。

      工作人员介绍:“5G时代,这些机器设备通过5G海量数据互联和交互,有了‘感知’,生产线会变得很‘聪明’。”

      “5G将颠覆现有的工厂生产方式。”中国信科有关人士表示,首先表现在车间决策上,目前大家都是听车间主任的,5G时代都由机器说了算,它们结合云计算的超级计算能力进行自主学习和精确判断,可以给出最佳解决方案。

      雷神山医院:

      专家通过5G连线为29个国家600名华人华侨支招

      自去年7月武汉同济医院心内科通过5G技术成功实现医联体内远程协同介入手术后,便开启了5G在武汉医疗界的应用。疫情期间,5G技术大展身手,尤其是由中南医院接管的雷神山医院,专家通过5G连线,为欧洲、亚洲的29个国家600名华人华侨远程连线,通过专业讲解帮助他们正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个人防护,减少恐慌情绪。

      在3月28日的连线中,近600余名华人华侨争相提问,专家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一一答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主任程真顺教授建议,出现疫情的国家,华人华侨一定要戴好口罩,与他人接触时要保持距离并每天定期自我监测体温,当体温异常或出现呼吸系统的不适时,应立即向医务人员求助。四川华西医院院感专家乔甫提醒,戴好口罩、注意工作场所的消毒和手卫生、减少不必要的人群聚集。由于反响热烈,交流结束时间比原定的增加了20分钟。

      程真顺教授表示,5G技术落地湖北,是在新一代通信5G加速度的支持下,“互联网+”智慧医疗成功实现。它将整体提升患者就医体验,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构建有序分级诊疗,助力医联体建设。

      湖北省博物馆:

      5G让文物“活”起来

      自1978年出土后,藏于湖北省博物馆的曾侯乙编钟只被敲响过三次,能够敲击曾侯乙编钟“变身”2000多年前的“乐师”,成为不少观众的心愿。去年5月,“5G智慧博物馆”在湖北省博物馆亮相,湖北省博物馆针对观众的喜好和需求,特意采集了原件第三次敲击的音乐,并植入了VR游戏。观众戴上VR眼镜,手持两只手柄,通过5G网络可一秒穿越回到战国时期。VR世界里的虚拟画面提供了一个敲击编钟的场景,其中每一口编钟上标注着音符,并提示敲击的顺序和速度,神秘而又充满乐趣。

      长江日报记者了解到,湖北省博物馆拥有馆藏文物24万余件套,“5G智慧博物馆”对湖北省博物馆进行了线上还原。这款APP改变了传统的文字、图片传播的方式,将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等一批珍贵文物进行了3D仿真,在APP上进行了“毫米级”重现,通过视频、语音讲解、3D文物影像、计算机视觉AR技术,为观众呈现了一套丰富的“掌上展播”。

      据介绍,湖北省博物馆不仅实现了5G网络的全场馆覆盖,还通过打造5GAR/VR等“黑科技”,让观众以前所未有的模式亲密接触国宝文物。在曾侯乙展厅,360度全景摄像头置于曾侯乙编钟的展柜内,全方位记录和传输文物“动态”。直播画面投射到手机终端、馆内电视大屏幕等各个端口,供现场游客和足不出户的文物爱好者一睹国宝“真容”。

      自2018年11月起,湖北省博物馆与湖北移动开始合作打造“5G智慧博物馆”,下一步,“数字三峡”“楚国车马坑”“乐·兵”等有望逐一与观众见面。中国移动武汉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5G技术极大地增强了智慧博物馆的服务体验。该负责人举例,对文物进行的全方位数据采集,达到了0.03毫米的精度,所采集的数据可以直接运用于3D打印。


上一篇:省人社厅关于2020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省政府专项津贴公示

下一篇:武汉编制“产业地图”明确各区产业定位,完善“3851”产业体系,发力数字经济

Copyright © 2018 WHS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武汉市软行业件协会 鄂ICP备17002821号-1

地址:武汉市洪山区光谷软件园A8栋108室(武昌), 武汉市江岸区兰陵路2号(汉口)

联系电话:027-87181967   传真:027-82755797   技术支持:幸运坐标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