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软司撰文谈软件技术创新
文章来源:武汉市软件行业协会  |  发布日期:2018-10-04  |  字体显示:【大】【中】【小】  

 深化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 提升关键软件技术创新和产业供给能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为我国发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提升关键软件技术创新和产业供给能力,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 加快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软件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是引领科技创新、驱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力量,也是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的主要支撑。在深化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的进程中,软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从新旧动能上看,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新动能主要源于软件。软件技术的演进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软件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为新兴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比如,2017年全球移动互联网营收12万亿,其中9.8万亿元自于移动应用(APP)及其带来的流量收入。
     从技术创新上看,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依赖于软件天然的深度融合性与渗透性。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实现基于软件定义的平台。“软件定义”推动信息技术应用跨界融合,渗透融入各领域,不断催生新平台、新模式和新思维,带动技术、产品、业态等融合创新,实现融合发展。
从发展路径上看,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以工业技术软件化为重要方式。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战场,工业技术是制造业发展的基石。工业技术软件化通过软件实现工业知识的显性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模块化,并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形成数字化生产力,进一步增强对制造业提质增效的作用。
二、 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当前,信息技术产业正步入加速创新、快速迭代的新时期,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产业竞争由单一技术、单一产品、单一模式加快向多技术、集成化、融合化、平台系统、生态系统的竞争转变。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深刻改变着软件技术体系架构,软件的形态发生深刻变化,“软件即服务”推动软件产业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型,从“一次性买断产品”向“按需持续买服务”转变,网络化、平台化、服务化、智能化、生态化成为软件产业主要演进方向。
     近年来,我国软件产业规模和效益同步提升,企业实力和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部分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对网络强国与制造强国建设的支撑能力明显增强。一是产业规模迈上新台阶。2017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完成业务收入5.5万亿元,超过2012年两倍以上,规模以上企业数量 3.5 万家,从业人员平均人数近 600 万人,平均工资水平已超过金融行业跃居各行业之首。二是产业集聚发展态势凸显。2017 年,八个软件名城完成软件业务收入2.9万亿元,同比增长27%,占全国软件业务收入的60%,全国各类软件园区数量达到160个,汇集超过 75%以上的软件企业。三是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行业重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接近 11%,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缩小。软件著作权登记量突破70 万件,比上年增长85%,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四是驱动融合发展成效明显。软件在工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维护、经营管理等关键环节的应用不断深化,航天、航空、机械、汽车、轨道交通装备等行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 85%。
     同时,我国软件产业大而不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和新矛盾依然突出,制约了我国软件产业可持续发展,影响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基础能力不足。核心关键领域技术尚未取得突破,关键软件对外依存度大,作为产业的根基和命门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等技术长期受制于人,国内80%的工业设计软件、50%的制造软件和95%的工业软件市场均由国外企业主导。二是自主生态薄弱。产业国际影响力与整体规模不相匹配,我国仅一家软件企业入围“全球软件百强企业”,自主软件产业生态尚未建立。三是产业价值失衡。全球信息产业中软、硬件占比约为55:45,而国内比重为27:73,软件实际价值与市场价格不匹配。软件作为硬件附属品观念没有根本扭转,导致“重硬轻软”倾向依然存在。四是发展环境有待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需进一步加强,人才结构性短缺,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仍存在。
三、 把握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新机遇
      随着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人机物融合环境下基础设施资源发生了很大变化,软件定义正在逐渐走出信息世界的范畴,内涵和外延上均产生了新的发展,我国软件产业发展迎来“换道超车”的重要机遇。
      一是制造强国、网络强国等国家战略实施带来机遇。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对软件产业发展提出了新使命和新任务。紧紧把握新一轮工业革命发展趋势,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软件技术快速迭代更新,形成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推动软件产业的爆发式增长,给软件产业发展带来重大契机。
      二是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带来机遇。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是新生产资料。通过数据的挖掘、分析与流动,让人、财、物等生产要素加速流动起来,实现数据驱动。数字经济时代,充分释放数据基础要素资源作用,提升数字化生产力,需要发挥软件“赋能”、“赋值”、“赋智”作用,这些给软件产业带来广阔发展空间。
     三是新兴技术领域发展带来机遇。以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为代表的基础通用类软件技术已形成比较稳定的全球化格局,在这些领域实现赶超难度比较大。而“软件定义”为 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提供了全新架构,软件架构尚未定型、技术路径尚未统一,给产业“换道超车”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
四是开源软件技术发展带来机遇。开源是全球软件技术创新的重要模式,为软件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来源,降低了技术门槛和开发成本,在市场竞争中的价值不断提升。开源软件正逐渐成为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领域创新的主力军,代表着前沿的技术方向,紧紧抓抓开源技术,给我国软件产业技术突破和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遇。
四、 提升关键软件技术创新和产业供给能力
      把握好软件技术发展机遇,立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现实基础,提升关键软件技术创新和产业供给能力,实现我国关键软件技术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扬长补短,推进软件技术创新
      一是突破关键短板。紧紧抓住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加快补齐关键基础软件、核心工业软件等短板,尽快解决软件技术“卡脖子”问题。二是加强前瞻布局。占领新兴技术产业发展制高点,超前布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兴关键软件技术和系统研发,发展前瞻性、颠覆性、非对称的杀手锏技术。三是做好融合支撑。面向制造业转型升级需求,为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做好关键支撑,组织实施工业APP培育工程,增强工业APP供给能力,夯实工业技术软件化基础。四是布局开源技术。参照国际开源联盟和开源基金的运作模式,开展开源项目示范,增强全球软件技术发展影响力。
(二)创新驱动,提升产业供给能力
      一是推动应用普及。鼓励支持应用最新软件技术成果。以应用带动促进技术成果快速转化,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优化“软件定义”应用生态系统。二是优化产业格局。支持龙头企业进一步提升已有优势技术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尽快形成规模优势;培育一批专业化程度高、创新能力突出、发展潜力大的优势企业。三是培育创新网络。探索政产学研用联合创新模式,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机构等建设软件产业产学研用联盟,形成创新协同合力。四是完善产业环境。完善财政支持、产融合作、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创新打击盗版方式,大幅提高违法盗版成本,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营造适合关键软件技术和产业发展的环境。
(三)因势利导,强化人才队伍培育
      一是做好产教融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等社会组织作用,加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软件企业产学研用对接。二是夯实基础教育。着力加强软件国民基础教育,逐步推广软件教育,提升公众软件技术素养。三是普及新兴技术。鼓励高等院校开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软件专业新课程,满足软件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人才需求。四是营造良好环境。鼓励海外人才,包括外籍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以人才引进带动技术引入。 

上一篇:工业和信息化部信软司撰文谈企业上云

下一篇:工业和信息化部信软司撰文谈企业上云

Copyright © 2018 WHS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武汉市软行业件协会 鄂ICP备17002821号-1

地址:武汉市洪山区光谷软件园A8栋108室(武昌), 武汉市江岸区兰陵路2号(汉口)

联系电话:027-87181967   传真:027-82755797   技术支持:幸运坐标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