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

关于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的意见
文章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  |  发布日期:2019-05-05  |  字体显示:【大】【中】【小】  


  为落实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和政府工作报告相关内容,加快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起草了《关于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拟以规范性文件发布。现面向公众公开征求意见(见附件),请于5月10日前将意见建议以传真或电子邮件方式反馈至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质量处(请注明意见反馈)。

  电子邮箱:xiasha@miit.gov.cn

  传  真:010-66089046 

  联系电话:010-68205247

  附件:

  1、《关于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doc

  2、《编制说明》.docx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

2019年4月26日

 


关于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加强制造业质量品牌建设是提高供给质量、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的坚实基础。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加快提高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水平,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以企业为主体,引导企业恪守质量第一、信誉至上的理念,推动企业落实质量主体责任,严守质量底线,提高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管理水平。增强质量品牌提升内生动力,加大对质量品牌建设的支持力度,提高质量创新能力和品牌培育能力。优化质量发展环境,提升质量品牌服务供给水平,推动提质增效,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支撑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质量第一与满足需求相结合。通过政策引导、市场竞争、质量治理和宣传引导,推动行业和企业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增强产业竞争力作为提高供给质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社会关心质量、崇尚质量,增强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

       坚持企业主体与营造环境相结合。推动企业落实质量主体责任,严守质量底线,追求质量进步,提高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管理水平,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加强标准引领,加大人才培养,强化专业支撑,落实质量分级,推动优质优价,促进产品和服务质量水平提高。

       坚持质量创新与产业升级相结合。发挥质量品牌密切联系市场的作用,引导创新要素向关键核心技术、中高端产品和服务供给端集聚。结合新技术、新业态发展需求,提升质量创新能力,瞄准产业升级质量瓶颈,推广新型质量管理方法和工具,解决关键质量问题,提高产业质量品牌竞争优势。

       坚持全面推进与分业施策相结合。发挥社会各界合力作用,实施质量提升行动,推动产业质量升级,全面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以促进消费品提质升级、增强装备制造竞争力、提高原材料供给水平为重点,聚集行业质量品牌突出问题,精准施策、定向发力,促进行业质量品牌突破发展。

       二、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

       (三)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企业应树立质量第一、信誉至上的经营理念,以满足顾客需求为核心,建立覆盖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持续优化用户体验,提高用户满意度。企业要制定质量方针,确定岗位质量职责和权限,细化对“人、机、料、法、环、测”等方面的管理要求。企业应实施PDCA(策划、实施、检查、处理)管理,提高质量管理绩效,确保持续稳定地提供满足法律法规要求和顾客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四)推动落实质量责任

       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对质量负首要责任,质量主管人员对质量负直接责任。企业应增加质量安全风险防控意识,执行重大质量事故报告及应急处理制度,履行缺陷产品召回等法定义务,依法承担质量损害赔偿责任。企业要严格落实强制性标准,对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质量进行自我声明,接受社会监督。企业应落实质量责任追溯制度,通过信息化等手段不断提高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首席质量官制度,实施质量“一票否决”,加强质量文化建设,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五)加强全面质量管理

       引导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鼓励企业应用卓越绩效、六西格玛管理、精益生产、可靠性设计等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开展质量风险分析与控制、质量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体系升级等活动,提高质量管控能力。推广质量管理小组、班组管理、质量攻关等群众性质量活动,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企业应对重要供应商加强质量管理,支持骨干企业建立完善第二方质量审核制度,依托供应链系统,加强对配套企业的质量、技术、工艺、设备和人员等因素的指导和监督,带动供应链质量升级。

       三、增强质量提升动力

       (六)加强标准引领

       发挥先进标准对产业政策的技术支撑作用,促进行业质量整体提升。健全工业产品及重点消费品质量安全标准,加强认证工作,确保质量安全。优化推荐性标准供给,引领质量梯次化发展。鼓励社会团体制定满足多层次市场需求和创新需求的团体标准,推进先进团体标准应用示范。提高上下游产业标准协同性和配套性,推动建立覆盖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标准群。支持地方开展标准领航产品认定工作,支持行业和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加大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跟踪、评估和转化力度,与国际产业中高端对标,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七)强化质量创新

       推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质量管理和技术融合,提高企业质量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升产品质量设计能力,加强可靠性设计、质量预测、失效分析、质量虚拟分析等技术开发应用,提高产品可靠性、稳定性和适用性。推进数字双胞胎技术应用,推广可靠性仿真、质量波动仿真等模型和方法。支持建立质量信息数据库,加强质量分析,开发在线检测、过程控制、质量追溯等质量控制工具,实施技术改造,推动企业建立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基础的质量管控体系。

       (八)筑牢品牌基础

       深入实施“三品”战略,将“三品”战略理念融入制造业发展各领域、各层面、全过程。宣贯品牌培育管理体系标准,完善品牌培育成熟度评价机制,推广品牌培育经验。引导企业树立品牌发展战略,科学开展品牌培育活动,增强品牌培育能力。发挥中介组织作用,为企业提供品牌专业化服务,帮助优秀企业开展商标海外注册、品牌兼并收购以及品牌国际化推广等活动。推动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引导集群内企业标准协调、创新协同、业务协作、资源共享,加强区域品牌宣传推广,促进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的良性互动发展。

       四、优化质量发展环境

       (九)推动优质优价

       推动质量分级与产品标准、计量测试、检测、认证技术有效衔接。在重点行业推进完善产品质量分级分类团体标准制度,建立重点产品质量分级发布机制。鼓励有条件的行业建立全流程质量能力与产品大数据相结合的动态质量分级评价体系。支持行业协会和专业机构开展质量分级评估,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科学消费。推动建立质量分级评估市场化采信机制,探索建立产品质量保险机制。加大产业政策和政府采购的引导作用,推动发布政府优质优价采购目录,培育优质优价的市场环境。

       (十)优化市场环境

       引导地方和行业制定区域和行业质量提升计划,加强质量诚信体系建设,配合有关部门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促进市场主体公平竞争。鼓励行业协会和专业机构开展质量兴业、质量标杆、质量对比、品牌培育等活动,营造良好的质量品牌发展环境。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在加强标准引领、推动优质优价、树立品牌形象、引导资源投入等方面创新工作模式,激发企业质量提升动力。

       (十一)夯实服务支撑

       发挥国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作用,攻克一批质量共性技术并应用推广。发挥质量品牌公共服务平台、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等服务平台作用,加大面向中小企业的质量品牌服务供给。围绕制造业重点领域,打造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高水平质量检测分析能力。支持专业机构加强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能力建设,加快发展研发设计、工业设计、知识产权、电子商务、质量诊断、检测认证等生产性服务业,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

       五、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

       (十二)促进消费品提质升级

       推进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开展重点产品与国外产品质量及性能实物对比,推动产品向安全健康、优质稳定、智能环保方向发展,提振消费信心。制定发布升级和创新消费品指南,推动企业发展个性定制、规模定制、高端定制,优化产品设计,促进消费升级,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十三)增强装备制造竞争力

       落实促进装备制造业质量品牌提升专项行动,着力解决关键短板装备、基础零部件、工业软件等卡脖子问题。发展智能制造,提升自动化生产线、数字车间的智能化水平,推行绿色制造,推广清洁高效生产工艺,降低产品制造能耗、物耗和水耗。推动信息通信设备、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轨道交通装备、海工装备及高技术船舶、航空装备、新能源汽车、医疗器械、农机装备等重点领域产品质量提升。

       (十四)提高原材料供给水平

       实施原材料工业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加快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广清洁高效生产工艺,实施生态化、智能化改造,出清低质量产能,推动原材料工业迈向先进制造业。加快高端材料创新,提高质量稳定性,促进新材料推广应用,形成高性能、功能化、差别化的先进基础材料供给能力,提升产业链水平。

       六、保障措施

       (十五)加强组织落实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共治的原则,建立完善制造业质量品牌评价体系,加强对地方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的指导协调。引导地方和行业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本行业促进质量品牌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建立质量品牌奖励评选表彰制度并进行规范管理,支持重点产业、产品质量提升试点工作。充分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推动构建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的长效机制,引导其加大对质量品牌工作的资金、技术和人员投入,提高质量品牌建设的社会认知度和参与度,形成质量品牌良性发展局面。

       (十六)加快质量人才培养

       依托高校、科研院所,推进质量品牌相关专业学科和课程建设,支持设立质量研究院、品牌研究院,培养高端质量和品牌人才。鼓励企业开展员工质量素质教育行动,培养质量骨干和技术能手,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支持专业机构开展首席质量官、首席品牌官、品牌经理等培训,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培养领军人才队伍。

       (十七)加强宣传引导

       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宣传的总体策划和系统推进,引导企业从注重成本转向质量为先,从满足产品和服务合格转向追求卓越,从单纯追求产品和服务高性能转向兼顾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消费友好等新需求,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发展工业文化,促进实业精神振兴,倡导工匠精神,创新精神,诚信精神,培育优秀的企业家精神。组织开展质量品牌主题宣传和交流活动、树立中国制造质量品牌良好形象。 


上一篇:关于进一步做好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工作的通知

下一篇:关于印发2019年减轻企业负担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Copyright © 2018 WHS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武汉市软行业件协会 鄂ICP备17002821号-1

地址:武汉市洪山区光谷软件园A8栋108室(武昌), 武汉市江岸区兰陵路2号(汉口)

联系电话:027-87181967   传真:027-82755797   技术支持:幸运坐标

关注官方微信